2024年上海建桥学院专升本传播学、广告学、新闻学专业考试大纲
2024年新闻传播学院专升本招生【传播学概论】考试大纲
一、考试目标
考试目标是测试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情况。学生应了解传播的含义与类型,结构与功能,传播技术的发展,理解传播内容的中介、载体与表达,知道大众传播的受众与效果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,运用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播活动与现象,并为后继课程和专业课程中传播策略、传播技巧的应用奠定基础。
二、考试细则
1.按本考纲要求的“知识点”和“范围”,并按照认知的要求制定考题,原则上达到以下百分比要求:在认知要求方面,“知道”、“理解”和“掌握”分别占35%、45% 和20%左右。
2.考试采用纸质(闭卷)完成考试,考试时间为120分钟,试卷总分为100分。
3.考试题型分为:填空题、多选题、简述题、材料应用题和论述题等五种题型。
三、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要求
题型 |
分值 |
合计 |
填空题 |
2 |
20 |
多选题 |
2 |
10 |
简述题 |
5 |
20 |
材料应用题 |
10 |
20 |
论述题 |
15 |
30 |
总 计 |
100 |
注:以上是每次考试的总体性要求,每份考卷的具体分值分布可以略有偏差。
四、考试内容和要求
第一章 传播概观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传播的含义 |
||
(1)传播的特性 |
形态多样性、时空遍布性、实体(行为)伴随性、极端重要性 |
掌握 |
(2)传播的定义 |
传播即人传受信息的行为 |
掌握 |
2. 传播的类型 |
||
(1)四分法 |
自我传播、人际传播、组织传播、大众传播 |
掌握 |
(2)大众传播 |
①定义: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、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②大众传播的优点与缺点 |
理解 |
3.传播的结构 |
||
(1)线性模式 |
①拉斯韦尔的5W模式 ②香农-韦弗的通信模式 |
掌握 |
(2)控制论模式 |
奥斯古德—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 |
掌握 |
(3)社会系统模式 |
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 |
掌握 |
4.传播的功能 |
||
(1)传播的四大功能 |
传播功能的范畴、层面和类型 |
理解 |
(2)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|
①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说,负功能研究 ②“两个环境”理论 |
理解 |
第二章 传播学简况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 |
||
(1)拉斯韦尔 |
政治传播、5W模式、内容分析法、代表作 |
掌握 |
(2)卢因 |
把关人、代表作 |
掌握 |
(3)拉扎斯菲尔德 |
两级传播理论、实地调查法、代表作 |
掌握 |
(4)霍夫兰 |
劝服研究、代表作 |
掌握 |
(5)施拉姆 |
历史功绩、创办传播研究机构、培养大批人才、代表作 |
掌握 |
第三章 传播技术的演进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传播革命的迭代 |
||
(1)漫长的亲身传播时代 |
三次传播革命:语言的产生、文字的发明、印刷媒介的问世 |
理解 |
(2)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幕 |
①大众化报纸:《纽约太阳报》、《申报》 ②第四次传播革命:声像媒介的崛起,第一家电台、电视台 |
理解 |
2.信息社会的到来 |
||
(1)第五次传播革命 |
网络媒介的勃兴,网络媒介的划时代意义 |
知道 |
3.媒介理论的兴起 |
||
(1)麦卡卢汉的媒介理论 |
媒介是人体的延伸、媒介即讯息、媒介的“热”和“冷” |
理解 |
(2)其他若干媒介理论 |
①戴扬与卡茨的“媒介事件”研究 ②波兹曼对“娱乐至死”的忧思 ③桑斯坦对“信息茧房”的警示 |
知道 |
第四章 传播制度的变迁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传播过程中的“把关”现象 |
||
(1)何谓“把关”现象 |
卢因“把关人”理论 |
理解 |
第五章 传播内容的建构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信息与符号 |
||
(1)信息的特点 |
可识别性、可传递性、可扩散性、可分享性、可转换性、可加工性、可贮存性、可替代性、不完全性、时效性 |
理解 |
(2)符号的特性 |
指代性、随意性、约定性 |
理解 |
2、非语言符号及其传播规律 |
||
(1)非语言传播的功能 |
补充或强调、矛盾或抵触、替代或调适 |
理解 |
(2)非语言传播的特点 |
不间断性、多渠道性、无目的性、多意义性、偏情绪性 |
理解 |
第六章 传播主体的形貌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传者观察 |
||
(1)传者的特性 |
代理性、自主性、专业性、机构性 |
理解 |
(2)传者的权利 |
采访权、报道权、批评权、编辑权、秘匿权、安全保护权、版权 |
知道 |
(3)传者的义务 |
①不泄露国家机密、法庭秘密,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②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原则 ③尊重采访对象个人隐私 |
知道 |
2、受者图像 |
||
(1)“选择性接受”理论 |
选择性注意、选择性理解、选择性记忆 |
理解 |
(2)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|
①“使用与满足”理论 ②“编码/译码”理论 |
理解 |
3、传受者展望 |
||
(1)媒介素养的培育 |
①知识层面:自觉修习媒介素养 ②实践层面:正确看待热点事件 |
知道 |
第七章 人际传播的探索与成果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人际传播概述 |
||
(1)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 |
广泛性、随意性、不稳定性 松散性、平等性、自由性 创造性、生动性、多样性 |
理解 |
2.人际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|
||
(1)“自我信息管理”研究 |
“约哈里窗口”理论 |
理解 |
第八章 组织传播的发生和发展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组织传播概述 |
||
(1)组织传播的媒介 |
组织外传播:公共关系、广告、企业标识系统 |
知道 |
(2)组织传播的功能 |
搜集资料、改变行为、改善关系 |
知道 |
第九章 大众传播的理论和实践
知识点 |
范围 |
认知 |
1.大众传播概述 |
||
(1)网络大众传播的特点 |
受众选择的多样化、传者角色的多元化、传播手段的兼容化、传播速度的瞬时化、舆论影响的主流化 |
知道 |
2、从迷思到科学:早期研究 |
||
(1)早期的思潮和研究 |
①“枪弹论” ②“儿童与电影”研究 ③“火星人入侵”恐慌研究 |
理解 |
(2)有限效果论的研究视角和主要成果 |
①“两级传播”模式、意见领袖(水平型、单数型、活跃型) ②“劝服性传播”研究:传播的技巧(一面型与两面型、理智型和情感型、开头和结尾、明示和暗示) |
理解 |
(3)从单一到多元:近期研究 |
“议程设置功能”理论 “涵化”理论 “知识沟”理论 “沉默的螺旋”理论 |
知道 |
五、参考教材
《传播学原理(第三版)》,张国良著,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
更多上海专升本考试信息请关注"魔都高校“微信公众号